2012/03/29

蘇豔雪推薦書單:最後的演講

最後的演講:The Last Lecture

「面對每一天都把它當成生命的最後一天,即便今天結束也了無遺憾。」這個認知我們都知道卻不一定做得到,但鮑許教授確實做到了! ──導演 吳念真

蘭迪‧鮑許是一位熱情、風趣且教學認真的大學教授,在46歲時被診斷出罹患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胰臟癌。2007年8月,醫生說他的癌症已經轉移,可能只剩下三到六個月生命。9月,蘭迪教授應學校之邀發表了一場演說,這場演說讓現場400個人笑聲不斷,也讓不少人流下淚來,場外不僅有實況轉播,演講全程並放上網路,大量流傳,在全球各地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這場充滿幽默、啟發性及智慧的演講廣獲迴響,之後由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傑弗利採訪了蘭迪教授53次,寫成了這本精采豐富又讓人動容的──《最後的演講》。蘭迪教授所傳達的訊息之所以如此撼動人心,是因為他以誠懇、幽默的態度去分享他獨特的經驗。他談的不是死亡,而是人生中的重要議題,包括克服障礙、實現兒時夢想、幫助別人實現夢想、把握每一個時刻……

TVBS、文茜世界週報等媒體大幅報導; 嚴長壽、歐普拉、楊定一、連加恩、孫大偉、洪蘭、林義傑、 李開復、蘇雪豔、吳念真 誠摯推薦

是什麼力量能讓所有人感動落淚? /李開復
我的同學和朋友蘭迪.鮑許教授的新書《最後的演講》,來自於他在我們的母校卡內基美隆大學所作的一場風靡全美的演講,題目是〈全力實現兒時夢想〉。演講的影片在各個網站上被點播了上千萬次;《華爾街日報》把身患胰臟癌的鮑許教授的這場演講稱為「一生難覓的最後演講」。我有幸參與了這場演講的中文字幕版在中國的推出,數百位中國學生被蘭迪的演講所感動,製作了一張電子賀卡,透過我轉給了蘭迪。在世界被抹平的時代,蘭迪的「最後的演講」已經造成了廣泛的影響。現在,本書在台灣的出版可以讓更多的讀者受惠。我很榮幸能夠為這樣一本書寫序。

這本書裡有許多蘭迪的至理名言。蘭迪說:「我們改變不了事實,只能決定自己要怎麼因應。我們改變不了上天發給我們的牌,只能決定怎麼打這手牌。」我想,任何人如果有了這樣的心態,無論是面對病痛的折磨,還是人生的失意,他都能用一次次漂亮的出牌,實現自己最大的價值。

蘭迪此次演講的主題是「全力實現兒時夢想」。其實,蘭迪教授自己的成長歷程,正是追尋和實現夢想的最佳示範。例如,他兒時的一個夢想,是進入迪士尼的夢想工程公司設計雲霄飛車。長大後,雖然他多次收到迪士尼公司寄給他的回絕信,但他沒有氣餒。終於有一次,蘭迪在一個學術會議上發表演講後,一位夢想工程公司的工程師向他提問,蘭迪回答說:「我很願意回答你的問題,可是我先請問你,明天能不能和我共進午餐?」這次午餐終於讓夢想工程公司認識了蘭迪,此後不久,他就得到了夢想工程公司的工作邀請。

成為教授後,蘭迪在卡內基美隆大學開了一個「圓夢」的課程,讓各科系的學生在一起用虛擬實境技術,開發一項完成童年夢想的項目。為了這個做「圓夢者」的機會,他最後拒絕了夢想工程公司的邀請。為了長大後發現的新夢想,他放棄了兒時的夢想。但是,如果不是追逐兒時的夢想,他又怎麼會找到長大後的新夢想呢?

蘭迪有一顆感恩的心。他勸我們隨時心存感激,多想別人,少想自己。他在演講中當場推出了一個大蛋糕,為妻子慶祝生日,以表達對妻子的真情(妻子上台後,在他耳邊低喃了一句話,這在影片中,我們無法得知,但蘭迪在書裡有透露)。他也多次表示對恩師教誨的感激。蘭迪教授的感恩之心,以及他的真誠,打動了他周圍的人。我的一位朋友在參加了那次演講後說:「我從來沒有見過那麼多成年人在一起失控並痛哭,連我們最嚴肅的校長和一位最嚴厲的教授,都被他打動而失聲落淚。」

關於此次演講,蘭迪教授有兩個結論: 第一,「今天的演講重點不在於如何實現夢想,而是如何過你的人生。你只要以正確的方式過活,上天自然會眷顧你,夢想自然會實現。」 第二,「這場演講的對象不是各位,而是我的子女。」

現在,蘭迪教授在這次講座的基礎上,出版了《最後的演講》一書,如果讀者朋友先前看過影片已經十分感動,請別忽略這本書中更多他深層情感的表露。對大家來說,這是一份多麼珍貴的精神財富呀!我相信他的三個孩子會依據這「最後一課」來引領他們的一生。我也相信,經過網際網路和書籍的傳播,更多的孩子會在蘭迪的影響下,追尋自己的夢想和更加精采的一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