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2

蘇豔雪與臺大:不停歇的新生訓練 解嚴的世代

文•照片提供/蘇豔雪(1991國貿系畢)轉載自台大校友雙月刊
 
1987年我自臺南女中畢業考上臺大國貿系。當年那個南部小孩第一次來到臺大校園,興奮地在校門口第三棵椰子樹下等待與校友會學長姊碰面的畫面仍歷歷在目,轉眼21個年頭已過了。這些年來幾乎未曾重返校園。幾個月前回到學校參加一個產學合作計畫的審查會議,走在椰林大道上,過去的記憶似又一一浮現…

左圖:蘇豔雪在學時攝於臺大法學院教室(1990-91年間)。

我在臺大的4年也正是臺灣社會急遽轉型的時期:戒嚴解除,黨禁開放,蔣經國去逝,天安門事件,社運與學運的蓬勃…,那幾年間是我印象中大學生最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時期。對於北上求學的我來說,除了要適應獨立在外生活,學業上與思想上也受到很多刺激與衝擊,可以說那4年是一個不停歇的新生訓練。或許因為離鄉背井的緣故,南友會的社會服務團是我大一大二的生活重心,也是我選擇關心社會的方式,連續兩個寒暑假,我們到臺南縣北門鄉的國中國小舉辦育樂營。在學長姊的帶領下,我們在學期中從對外的募款與地方的連繫工作、活動設計、團康演練,到寒暑假實際出團的物資後勤安排,以及突發狀況的應變完全一手包辦。雖不確定為期一週的育樂營對參與的學童是否達成我們寓教於樂的目的,但對大部分人而言,大概是第一次比較完整的專案管理實務經驗。
後來社團內展開了社服團發展路線的辯論,很多一起玩得很開心的社友也高度質疑社服團出團活動的意義與成效,這也反應出許多臺大學生是具備自我反省獨立思考的特質。但就如當時社服的名言『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一段過往在我記憶中一直占有獨特地位。

右圖:1988年,南友會的社會服務團到臺南縣北門鄉舉辦育樂營。圖為與北門國中同學攝於操場。蘇豔雪站在第二排右2。

當年國貿系是社會組第一志願,學生資質應是不差,惟面對全然自由的環境,新的課程及部分老師濃厚的鄉音,剛開始畢竟還是有些不適應。第一個學期很多同學的會計跟微積分都被當了,班上有個同學憤而投書報社,批評教學及出題不當、某些老師以當人為樂、否則最高學府第一志願的學生不應有那麼高比例的學生被當…云云。這投書竟也成了當時晚報頭條新聞。投書的同學現也成了作育英才的大學教授,爾後同學會常被取笑。姑不論投書內容恰當與否,我對該同學勇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倒是印象深刻。臺大的多元化也反映在我們這一班,多數人包括我在內,只按錄取分數高低選填志願,但當時國貿系比起其他管院的系算是自由一點的,許多人有幸在這4年中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所以我的同班同學除了從事金融或業務本科相關的以外,有律師、有新聞主播,甚至有人改念哲學、心理學,取得博士學位在學術界或教育界發展。當年我對國貿系的課也並不是很熱中,應付必修課外多半選修外系的課。當時比較感興趣的竟是看似不相干的「經濟學」與「系統分析」。
朱敬一老師的「大一經濟學」是第一門教我思考方式的課,代表中學與大學的分水嶺,給我很大的啟發。大三時朱雲鵬老師的選修課帶我們讀「經濟學人」,雖然對當時的大三學生稍嫌艱澀卻大大開擴了我的視野。謝清佳老師的「系統分析」、「策略資訊系統」則是比較實務性的課,強調如何分析、設計、並善用企業資訊系統以創造競爭優勢。或許因為相對冷門,修課人數不多,竟成為4年中與老師同學互動最多的課。
雖然日後我並未繼續往經濟學或資管的領域發展,但當時得到的邏輯思考與系統化的分析與歸納整理的能力,則在日後工作上不可或缺的基礎。

左圖:蘇豔雪(中)於1991畢業前著學士服與同學在校園攝影留念,後方為文學院。

在校期間我並未花太多時間思考未來的就業問題,進入投資銀行再轉進產業界全非預先規劃的。畢業前意外拿到CMU的入學許可,就決定不找工作直接去念碩士。第一年暑假得到美商寶鹼公司的暑期工讀機會,並在實習結束後就得到全職聘用,我也決定順其自然,不再找其他工作。在寶鹼工作時,一次偶然機會遇到一位大我很多屆的CMU學長談及投資銀行equity research的工作,對這個“寫寫報告就可以領薪水”的工作很好奇,後來在學長的引薦下,在1994年中應徵進日商野村證券。當時外資投行剛進臺灣市場,所謂的證券產業分析也才起步,我先從總經及傳產的分析開始,隔年開始涉入電子業的研究。90年代末期正是臺灣資本市場重大轉型期,電子取代金融、塑化、營建,成為市場主流,外資法人也取代本土散戶成為市場主要參與者。我在97-98年任職荷蘭銀行時,因為一系列分析英特爾的技術變革對臺灣相關產業之影響的報告,開始受到客戶的注意。後來也算及時地掌握到幾家公司的重要轉折點,漸漸成為對幾家大型電子公司股價有些影響力的分析師。決定離開投行時,竟有位客戶說這比當年總統大選結果更令他不知所措。10年分析師生涯讓我有機會接觸到許多科技業的領導人與高階主管,包括許多臺大的學長,並學習他們的領導風範與宏觀大器甚或創業精神。但當了那麼久的產業”旁觀者”,從未實際參與其中的運作也有點心虛的,於是在2004年決定放棄投行的高薪加入華碩電腦,過去幾年陸續完成一些投資併購與策略聯盟案,甚至也曾主導把子公司合併給外國上市公司。

身為臺大人是占了一些便宜的。我任職荷蘭銀行時曾有一位哈佛畢業的老美主管就只願意面試臺大畢業的,因為臺大校友在各行各業的突出表現,我在過去15年的工作經驗中也受益於身為臺大人特有的豐富人脈。我也雇用過許多臺大畢業的學弟妹成為我的得力助手或重要工作伙伴,工作以外感情最好最長久的朋友也多半是臺大時期的同學、室友或社團朋友。回想起來,臺大還真是深深影響我的一生。撰寫本文的這兩、三天,我一直在想若有機會重來我會希望改變甚麼。坦白說,雖然我在職場上的升遷發展似乎比起多數同儕快了很多年,我的大學4年也充滿許多難忘的回憶,但回想起來當時並沒有好好利用那4年充實自己、規劃自己未來的方向,以我當時的條件在現在的時空環境,恐怕是不會有很好的機會。若有機會重來,我希望多修一些通識課程以培養自己的人文素養;若有機會重來,我希望多善用學校的資源參與更多的活動、發掘更多的興趣…;可惜沒機會重來了。適逢臺大創校80年校慶,社會各界向來對臺大有很多很高的期許:期許臺大教育出頂尖的專業人才,期許臺大的學術研究晉升國際一流水準,期許臺大能以其高等教育龍頭的高度關懷社會、促進社會進步…;這些也的確都是值得臺大努力的大方向,我大概沒資格談對臺大有甚麼期許,但我認為臺大在維持自由學風的同時對學生的要求可以再高一些,這樣可以激發更多學生的潛力。最後,感謝臺大給我的一切,我以身為臺大人為幸,也會不時提醒自己不要玷汙臺大的招牌。

蘇艷雪小檔案

  • 1969年出生於高雄縣湖內鄉。
  • 1991年臺大國貿系畢業後赴美國卡內基美倫大學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MU)攻讀工業管理碩士。
  • 學成後進入美商寶僑家品公司工作一年,進入野村證券開始10年的證券產業研究的工作,其間歷經荷蘭銀行及瑞士銀行。
  • 在2000-2004五年間獲得多項基金經理人調查報告,包括: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siaMoney, The Assets…等票選為亞洲最佳電子業分析師或臺灣最佳分析師,在瑞士銀行的第二年被擢升為亞洲最年輕的董事總經理 (Managing Director)。
  • 2004年離開瑞士銀行,結束10年投資銀行生涯加入華碩電腦,擔任新成立的投資長一職,過去4年中完成多項併購與策略聯盟案。
  • 2008年初華碩集團分家後,擔任代工事業體和碩聯合科技副總經理兼投資長。

沒有留言: